“可持续发展SDGs十年回顾与展望——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贡献”主题论坛将于7月6日上午在贵阳生态会议中心3楼C厅举行。论坛由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办、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贵州师范大学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内核,围绕“可持续发展SDGs十年回顾与展望——全球发展倡议的国际贡献”主题,通过政产学研跨界对话,推动SDGs从“全球共识”向“中国实践”“全球行动”加速转化。该分论坛还将发布《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指数报告》,启动“丝路伙伴计划”,设置《从ESG创新到实现SDGs:中国范式如何重塑全球绿色经济》圆桌对话,“全球青年说”互动环节,传递可持续发展“中国行动”。
“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将于7月5日下午14:00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2楼舞阳河厅举行。论坛由亚洲开发银行(ADB)、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联合主办,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水利厅承办,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领导与会指导,同时邀请了云贵川三省相关领导、有关专家学者围绕赤水河生态保护及协同治理开展圆桌对话。论坛议程包括开场致辞、主旨演讲、成果发布、圆桌对话等环节,将发布《赤水河长效保护机制研究报告》和《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论坛将于7月5日下午举行。论坛将持续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化同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合作,并从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理论体系构建、体制机制创新、生动实践探索等方面开展研讨、交流和典型案例展出,向全球发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声音”,展现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智慧”,提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方案”,为全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借鉴。本届论坛将邀请200余名代表参会,采取“讲、论、交、展”等方式举办,设置嘉宾致辞、主旨报告、成果发布、国际案例交流、国内经验分享、会议总结六大环节,还将发布《贵州“两山转化典型案例”(中英文版)》。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贵州的实践”主题论坛将于7月5日下午举行。论坛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有关司局、贵州省委外办、贵州省委党校共同承办,采取线下会议的形式举行,向外国政党介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贵州在生态文明领域取得的成果为案例,展现中国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贵州实践,分享绿色发展做法,促进国际务实交流合作。
“2025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主题论坛将于7月6日举行。论坛以“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为主题,设置了主旨报告、主题峰会、政策解读、美丽故事汇、对话、案例发布、论坛倡议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环节,汇聚国内外生态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企业代表,将共同探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创新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
“加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绿色经济”主题论坛将于7月5日14:30至18:00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二楼会议室5号厅举行。论坛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办、贵州大学承办,设置领导致辞、主旨演讲、圆桌对话三大环节,通过分享合作与经验交流,全面加速NbS在各领域的应用进程,充分释放其在平衡经济增长、生态保护与社会韧性提升方面的巨大潜力,为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支撑和务实路径。
“创新驱动循环经济,绿色赋能生态文明——工业资源循环化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主题论坛将于7月6日下午举行。论坛将紧扣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加快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通过政策解读、技术攻关与国际合作,着力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塑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以发展“含绿量”“含新量”加快提升工业增长“含金量”。
“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将于7月5日下午举行。论坛将设置致辞、主旨演讲与实践交流、经验分享、论坛总结与成果发布四个环节,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展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成绩,加强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发布主题论坛成果,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制度机制提供智力支持。
“气候融资与多边开发银行(MDB)协同增效”主题论坛将于7月6日举行,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贵州省社科联、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省现代金融学会、贵州商学院承办。论坛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外宣介中国低碳发展理念和经验,共同探讨全球气候融资的发展态势及多边开发银行的作用问题,推动各国加大对多边开发银行的支持,使其发挥对全球气候融资的协同增效作用,展现中国对促进全球气候融资合作的支持。
“生态文明与低碳韧性发展实践”主题论坛,聚焦生态文明与低碳韧性发展主题,与会嘉宾将围绕人类当前面临的三大生存级挑战——气候危机、生态崩溃与发展失衡进行发言,并通过中国实践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论坛上还将发布重要研究成果《全国“两山”转化指数研究报告(2023—2024)》。
1阅读协议
>2设置个人信息
1.服务总则
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以下简称“平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委员会(贵州省博览事务局)主办,为注册平台用户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会展行业信息服务。本协议规定了平台用户应享受的各种服务及必须遵守的相关事项。用户必须完全接受本协议条款才能成为平台用户。
2.用户申请方式
用户可访问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https://guizhouexpo.cn),并在其首页注册区进行在线注册。
用户可自行确定在本网站使用的用户名(会员帐号)和密码并须自行负责对其会员帐号和密码的保密,且须对其在该会员帐号和密码下发生的所有行为承担责任。主办方不对因用户未能遵守本条规定而发生的任何损失或损毁负责。
3.服务变更
平台具体服务内容及方式由实际情况确定,并保留变更、终止部分或全部网络服务的权利。
4.入网规则
4.1用户在申请使用平台时,须提供详尽、准确的用户资料,并及时更新注册资料。如果注册资料包含有不正确的信息,平台有权终止用户使用资格。
4.2用户注册成功后,平台将保证用户帐号及相应的密码的唯一性,该用户帐号和密码由用户负责保管。用户应当对以其帐号进行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负法律责任。
4.3用户必须同意接受平台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用户发送的贵州省会展行业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
4.4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a)遵守中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b)遵守标准版权规定。
(c)不得以任何非法目的使用网络服务系统;
(d)遵守所有与网络服务有关的网络协议、规定和程序;
(e)如发现任何非法使用会员帐号或会员帐号出现安全漏洞的情况,应立即联系平台管理方。
4.5平台不对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删除或储存失败负责。平台保留判定用户的行为是否符合平台服务网协议条款的权利。用户违背服务条款的规定,平台有权中断对其提供服务。
5.内容所有权
5.1平台提供的网络服务内容包括:文字、软件、声音、图片、录象、图表、广告等。所有这些内容受版权、商标和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
5.2用户只有在获得平台或其他相关权利人的授权之后才能使用这些内容,而不能擅自复制、再造这些内容、或创造与内容有关的派生产品。
6.服务条款的修改和服务修订
平台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本服务条款和法律声明,并将在平台重要页面上向用户提示变动内容。如果用户继续享用服务,则视为接受法律声明和服务条款的变动。
7.用户隐私制度
7.1保护用户隐私是平台的一项基本政策,保证不对外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资料及用户在使用网络服务时存储在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非公开内容,但下列情况除外:
(a)事先获得用户的明确授权;
(b)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c)按照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d)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e)为维护平台的合法权益。
7.2平台可能会与第三方合作向用户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在此情况下,如该第三方同意承担与平台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则平台可将用户的注册资料等提供给该第三方。
8.免责声明
8.1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因其使用平台网络服务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平台对用户不承担任何责任。
8.2平台不担保网络服务一定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网络服务不会中断,对网络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准确性也均不作担保。
8.3平台对用户在使用中可能产生的任何损害不承担责任。
9.保障
如因用户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平台或任何其他第三方造成损失,用户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10.服务变更、中断或终止
10.1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的需要而暂停网络服务,平台将尽可能事先进行通告。
10.2如发生下列任何一种情形,平台有权随时中断或终止向用户提供本协议项下的服务而无需通知用户:
(a)用户提供的资料不真实;
(b)用户违反本协议中规定的使用规则。
10.3用户对条款修改有异议,或对平台的服务不满,可以行使如下权利:
(a)停止接受贵州省会展行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
(b)通知平台停止对本用户的服务。
10.4除前款所述情形外,平台同时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随时中断或终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的权利,对于所有服务的中断或终止而造成的任何损失,平台无需对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11.通知和送达
本协议项下所有的通知均可通过重要页面公告、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常规的信件传送等方式进行;本条款所述通知于发送之日视为已送达收件人。
12.法律管辖
12.1本协议的订立、执行和解释及争议的解决均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12.2如发生平台服务条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时,则相抵触的条款将按法律规定重新解释,而其它条款则依旧保持对用户产生法律效力和影响。
13.其他规定
13.1本协议构成双方对本协议之约定事项及其他有关事宜的完整协议,除本协议规定的之外,未赋予本协议各方其他权利。
13.2如本协议中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完全或部分无效或不具有执行力,本协议的其余条款仍应有效并且有约束力。
13.3本协议中的标题仅为方便而设,在解释本协议时应被忽略。
14.解释权
本服务条款的解释权归平台主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