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展前沿 > 「翻开惠水这本书」38万亩林地生金富民!惠水林下经济打造“绿色银行”

「翻开惠水这本书」38万亩林地生金富民!惠水林下经济打造“绿色银行”

2025-08-19 16:40:40
责任编辑:潘雨欣

当清晨阳光穿透惠水县好花红镇百鸟河村茂密的林冠,洒向林下郁郁葱葱的天门冬、白及时,村民们已踏着露珠走向林地,在这片被唤作“绿色银行”的基地中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贵州蒙氏苗瑶中药材公司董事长蒙朝磊望着林间身影自豪道:“绿水青山里藏着真‘金矿’!今年单这200亩基地,预计带动120多户增收,劳务支付就超360万元。”


1755592651903057.jpg

林下中药材


惠水林下经济的“点绿成金”之术,首在深掘生态禀赋。该公司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严格遵循中药材GAP标准,打造仿野生种植基地。茂密林木不仅为喜阴药材撑起天然遮阳伞,更涵养水土,营造出接近野生的优质环境,确保了药材道地品质。公司规划未来将带动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7500余亩,预计累计解决务工40万人次,惠及2000余户家庭稳定增收,项目总劳务支出将突破5000万元。

机制创新,是盘活绿色宝藏的“金钥匙”。惠水县探索出“县平台公司+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模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蒙氏公司统一供种育苗,全程提供技术护航,农户务工按时薪10元计酬。药材采收后,各方按“7:2:1”比例共享红利——企业获得70%作为投入回报和发展资金,合作社分得20%用于自身运转与扩大服务,村集体获得10%投入公益事业与村内建设。


1755592696525386.png

林下中药材


同时,针对有地、有意愿自种农户,公司推出“订单农业”:签订保底回收合同,农户前期仅需支付部分种苗款,尾款待收购时抵扣。公司技术员定期上门“手把手”指导,让农户种得安心、管得放心、卖得称心。这一机制设计,使企业与农户从简单买卖关系跃升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惠水的生态馈赠远不止草木。在濛江街道山后村,数千羽“跑山鸡”健步如飞于松林间。养殖户黄永政撒着玉米道:“喝山泉、吃五谷、养足150天,肉质紧实不愁卖。”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山后村将生态养殖规模化,“原生态”标签畅通线上线下销路,成为村民增收的金字招牌。


1755592736846108.png

林下鸡


生态资源的价值重估与循环利用,雅水镇新民村演绎出“点废成金”的生动实践。在新民村林间,村民们正挥汗如雨,将森林防火隔离带遗留的废弃树桩逐一刨根、削皮。“以前只能烂在山里,现在成了种药的肥料。”村民吴乔妹说。

新民村第一书记陈垚欣慰道:“思路一变天地宽!”该村创新采用“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废弃桩木转化为孕育茯苓的温床。目前百亩废桩整理完毕,预计年产优质茯苓超50吨,产值30多万元,直接为村民带来务工增收15万元以上。乘胜追击的新民村更规划扩大规模,引入深加工,致力打通一体化产业链。


1755592772837404.png

刨废弃树桩


惠水县林业局何明芳介绍,截至2025年二季度,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已达38.21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7.4亿元。通过“国储林+”战略有效整合林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引入实力主体,林下种植、养殖、采集、森林康养旅游等多元业态全面开花、蓬勃发展。

林下经济的蓬勃生命力,源于生态本底的丰厚馈赠,更在于机制创新的精准滴灌。当“绿水青山”的守护与“金山银山”的创造在制度层面实现有机统一,当企业、集体与农户在产业链条中找到共生共荣的牢固支点,绿色资源便能焕发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力量。这条惠及千家万户的“点绿成金”之路,正为乡村产业振兴书写下充满泥土芬芳的生动注脚。


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如有不妥,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

来源:天眼新闻